民国时期,柳州航区有兼管航道事务的从属部门及一些地方性临
时组成的治江委员会组织,逢河道出现淤积碍航,则由广西省政府建
设厅或其属下的航政、航务机构派出技佐会同当地县、乡临时雇佣民
工扒沙或组织一些临时性工程施工人员作季节性疏炸处置,没有专门
的航道管理维护人员。民国25 年(1936 年),广西省政府设立的疏
河委员会,曾对柳州航区内河流进行一些勘测、疏炸。27 年,珠江水
利局广西分局成立,并委托扬子江水利委员会和华北水利委员会对柳
江、融江进行整治。28 年冬,华北水利委员会组织融安至石龙段的滩
险疏浚整治工作。
1955 年4 月,在珠江航运管理局柳州分局内设立了航道疏浚股。
7 月,又改为航道科。1956 年1 月1 日,正式成立珠江航运管理局柳
州航道工程区,负责柳州辖区内的疏浚、整治、助航标志设置维护管
理,有固定职工16 人。8 月,珠江航运管理局广西分局设柳州航道工
程区,负责管理辖区的航道工作。1957 年7 月,柳州航道工程区划归
广西省航运厅。1958 年9 月,柳州航道工程区同柳州航运分局合并,
称柳州专署航运管理局,内设航道科。1959 年9 月,恢复柳州航道工
程区建制,从柳州专署航运管理局分出,直属自治区交通厅航道处管
辖,设有6 个股、1 个测量队和4 个扒沙炸礁工程队以及大苗山、柳州
、石龙3 个航道段,增设船舶保养厂。1965 年9 月,柳州航道工程区
抽调主要领导及大部分职工约l0 (幻人(包括临时工),组成第四工
程大队,到左、右江进行战略施工,枯水期搞航道疏浚,洪水期进行
战备公路施工,至1969 年大队撤销,原工程区职工回归柳州编制。“
文化大革命”时期,柳州航道工程区隶属自治区交通邮电管理站航道
小组领导。1968 年9 月,成立柳州航道工程区革命委员会,统管工区
各项事务。下属基层单位有测量队、修船厂和2 个工程队、4 个航道
段。1972 年,柳州航道工程区受自治区航运公司航道科管理。1980
年,柳州航道工程区归自治区航道处管辖。1989 年5 月26 日,柳州
航道工程区改名为柳州航道管理处,并对外增挂柳州航务工程处的牌
子,实行一套人员、两块牌子的体制,隶属自治区交通厅航务管理局
领导。
柳州航道管理处是柳州航区的航道维护、疏炸、整治及航标设置
管理等的主管部门,其职责是:宣传、贯彻国家有关航道建设、养护、
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标准;组织编制融江(融安
至凤山)、柳江、黔江、红水河(恶滩船闸以下)航道的发展、规划和
协同有关部门编制专用航道的发展规划;酉己合有关部门进行与通航有
关的河流流域综合规划或区域的综合规划的编制工作;向交通部或自治
区人民政府提出划分航道技术等级方案;协调与航道管理和航运有关的
事宜;对违反航道管理的行为进行处罚。
1992 年末,柳州航道管理处管养包括柳州市及玉林、柳州、河池等4
个地、市10 多个县境的黔江、柳江、融江、红水河干流航道628 . 6 公
里,共有职工631 人,下设融水、柳州、武宣、来宾、忻城5 个航道段
,30多个航标站,设置航标865 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