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风生”柳江“水起”西江经济带规划看柳州发展
尽管来往的船只装运的只是散货和件杂货,但已显示着柳州这个新建的 、建设规模最大的 、设备最先进的内河港区的新兴和繁荣。自2013年12月27日阳和码头开埠迎来第一艘千吨级船舶装运钢材开始,截至目前,短短的4个月丰水期,完成了12万吨的吞吐量。随着西江黄金水道和常年通航2000吨级船舶的柳江二级航道整治改造地顺利推进,阳和码头将凭借其集装箱泊位的独有优势,未来几年内可实现年230万吨吞吐量的目标。
阳和码头,只是我市抢抓西江经济带规划建设机遇的一个缩影。它的建设,预示着西江经济带规划发展的战略“风生”,将激荡柳江“水起”。
今年7月8日,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标志着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也标志着柳州将可以获得直接受益的诸多重大机遇—— —有利于集中力量推进交通网络 、产业分工协作和市场体系建设,有利于加快构建“一枢纽一 基地三中心”。
从自治区层面看,主要是启动了实施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大会战。会战共涵盖166个重大项目,总投资6303亿元,对当前稳增长 、扩投资 、调结构 、惠民生,改善和提升经济带基础设施,以及增进各城市间的区域合作 、协同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一方面,大会战涉及柳州的项目有13个,计划投资90.7亿元,这对柳州的提升发展直接利好;另一方面,随着大会战的实施,将会拉动工程机械 、钢铁 、水泥 、物流等产业的市场需求,使柳州相关产业大大受益。
从柳州自身来看,全市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有潜力 、有空间 、有条件。一是广西柳州汽车城开始进入快速成长周期,上汽通用五菱和东风柳汽整车厂的建设有效带动了大批配套企业入 驻,为全市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和支撑点。二是柳州全新的对外交通格局即将形成。当前,自治区正在大力推进县县通高速公路 、市市通高速铁路项目建设,在建的柳州过境铁路有2条,高速公路6条,这些高速铁路 、公路一旦建成使用,柳州的交通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升。而高密度 、高强度的对外交通网络也将进一步增强和密切市县之间 、柳州与周边城市之间,乃至更广阔区域的联系,不仅使柳州打造的“一小时经济圈”“两小时经济带”成为现实,而且有利于形成以柳州为核 心并覆盖周边的“两小时城市经济圈”,提升柳州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同时也为柳州引领“柳来河一体化”发展 、加快打造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增添强大动力支持。
面对如此多的重大战略机遇,市委书记郑俊康在全市年中工作会上强调的依然是“抢抓和加快”:抓住多重叠加机遇,发挥柳州的比较优势,积极主动融入泛珠 、泛北等区域合作,加快打造区域性现代先进制造业基地 、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和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建立柳州的现代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