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水运出海通道工程开工 红水河广西段有望复航

日期:2010-06-21  |   字体:T T T   |  点击量:287

6月17日,随着有关领导按响水下爆破第一炮,投资约1.7亿元的西南水运出海通道工程(曹渡河口至桥巩段),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掀开开工建设的序幕。3年工期结束后,工程所在的红水河广西段水域将可以通行500吨级货船,贵州煤可以经红水河直达广西的来宾,更远可以进入西江,直达粤港澳。

 

  疏通450.2公里红水河道

 

  自治区港航管理局局长杜敬民介绍,西南水运出海通道工程(曹渡河口至桥巩段)是西江黄金水道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起于广西与贵州交界的曹渡河口,止于桥巩电站坝址(来宾境内),是2010年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工程全长450.2公里,建设工期为3年,工程概算总投资1.7亿元。

 

  该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航道整治工程和港口工程,其中航道整治主要内容为炸礁工程、陆上炸石工程、航标及配套设施工程,共整治滩险44个;港口工程主要是建设天峨港、东兰港(各建一个500吨级泊位、设计通过能力均为20万吨/年)以及30个客圩渡码头。

 

  杜敬民表示,工程建成后,450.2公里河段可以达到四级航道标准,与上下游河段航道建设等级相衔接,常年通航500吨级船舶,将极大提高航道通过能力,促进红水河航运条件的改善。

 

  红水河断航30多年有望复航

 

  在开工仪式上,河池市副市长邹平波说,自古以来红水河就是一条通江达海的水上“黄金通道”,但由于流域内各大中型水电站建设时,未能同步建设过船设施,造成红水河广西段断航已达30余年之久。

 


  翻开资料记者了解到,在1975年之前,红水河全线还可以通航100吨的船只。从1975年开始,红水河龙滩以下相继建设岩滩、大化、百龙滩、乐滩(原称恶滩)、桥巩等水电站。由于部分水电站没有同步建设过船设施,从而造成了红水河断航一直至今,只是在部分区间通航。


  在上级部门的重视下,让红水河复航的工程在2000年就开始了。目前,随着红水河上几大枢纽的建设,红水河大部分河段渠化为深水库区航道,淹没大量的滩险,较大幅度地增加了航道尺度,改善了河流航行条件,其中桥巩电站以上河段已基本形成优良库区航道。另外,红水河上几个水电站的过船设施也已相继建成。


  对红水河曹渡河口至桥巩河段进行航道整治,可以尽快打通红水河,提升其航道等级,适应500吨船舶通航的需要。工程完工后,红水河广西段将实现复航。

 

  红水河或成西南“煤通道”


  据介绍,红水河属于西南水运出海通道中线一段,是承接着贵州、广西、广东水运联系的中间通道,红水河复航,对三省区通过水运联系,有着重要意义。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周一农说,红水河流域腹地连接的滇、黔、桂三省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磷、铝等矿产资源,但因交通不便、水路不畅,这些资源优势无法转变成经济优势,沿岸人民只能望河兴叹。工程建成后,500吨级船舶将畅通无阻,红水河流域丰富的煤、磷等资源可以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同时还对加强资源丰富的滇、黔、桂与经济发达的粤、港、澳地区之间的联系,完善沿江地区运输结构,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等有重要意义。


  自治区港航管理局副局长欧诚说,根据测算,工程完工后,从贵州通过红水河运煤下来,比铁路运价节省起码20%。到时,红水河将真正成为国家交通总体布局中的西南水运出海主通道的中线通道,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煤运水上通道。


  为沿江百姓建30个便民码头


  对老百姓来说,工程带来的好处也很多。在红水河广西段流经的天峨、东兰、大化、都安、马山、来宾等地,由于资源贫乏,又是大石山地区,当地经济相对落后。红水河复航将给当地经济带来新的道路,沿岸百姓不但可以从事航运和渔业,还可以充分享受到水运经济、沿江经济带来的好处。


  河池人特别是沿河库区人民,更是迫切地期望红水河早日复航,以改变当前交通困难的状况,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百姓富裕和经济发展。


  欧诚说,为了让沿岸百姓享受到工程带来的实惠,工程安排有700多万元建设30个便民码头,分布在红水河沿线,今后沿岸百姓的出行和经济往来,都可以通过这些便民码头走出去。 (记者 李沛)
 


 

上一篇: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座谈会在邕举行

下一篇:千亿温州炒房资本另觅方向 股权投资或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