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内河航运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需要,是建设贵州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需要,应成为交通运输发展的重点和构建节约型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内容,贵州将进一步提升水运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作用。”在日前召开的贵州省航运工作会议上,贵州省航务管理局局长韩剑波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内河航运发展相对滞后
截至2009年底,贵州拥有通航河流26条,通航里程3847公里,港航设施星罗棋布,分布在全省的9个市(州、地)。韩剑波表示,贵州河流水库众多,并且具有连通长江和珠江黄金水运通道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矿产资源、旅游资源都分布在通航河流腹地内,大宗货物流向与河流方向一致。水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已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不过,由于贵州地处非水网地区,同时受经济发展阶段等客观因素制约,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水运认知度和重视程度不够等,水运成为贵州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短板,比较优势难以显现。韩剑波坦言,与公路、铁路、航空等其他运输方式相比,目前贵州内河水运所占比重非常低,其中水路客、货运输量占总量的1.88%和2.2%;水路客、货周转量占总量的0.84%和1.32%。
“造成贵州内河航运非常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韩剑波坦言,贵州是一个不沿江、不沿海的内陆山区省份,航道条件较差,内河航运比较落后。由于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水运发展认识不足,导致了水运在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中被利用的程度不高。特别一提的是,目前,在贵州主要通航河流上,因水电开发建设的碍航闸坝达39座,且大多未按规划建设通航设施,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水运发展。
港航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使得航运难以满足发展需求。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诸多限制,贵州对港航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航道标准低、码头设施简陋,配套设施不完善。截至目前,贵州省最高航道等级为五级。
把内河航运摆在重要位置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内河航运发展,内河航运运量大、成本低、占地少、污染小、能源消耗低的优势将进一步迸发。加快内河水运建设与发展符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方向,是向低碳经济转变,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应成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韩剑波认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指符合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地理特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各种运输方式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采用现代先进技术在物理上和逻辑上实现一体化的交通运输系统的总称。针对贵州内河航运落后的现状,韩剑波呼吁:“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内河航运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把内河航运发展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利用河流的优势,规划布局相应产业。尤其是要抓紧制定‘十二五’贵州航运建设和发展规划,提升水运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作用。”
加快建设出省水运大通道
“贵州应抓住内河航运新一轮发展的历史机遇,乘势而为,大力投资建设水运基础设施,改变落后面貌,使水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协调发展,构建结构合理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面对未来,韩剑波充满信心。
加快建设出省水运通道,已列为贵州水运今后发展的重点工作。韩剑波告诉记者,按照贵州省委十次党代会和省政府“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纲要的要求,建设“北入长江、南下珠江”水运出省通道。目前,该省已开工建设南下珠江的南、北盘江、红水河航运工程,年内开工建设北入长江的乌江航运建设工程,并结合乌江水电站通航设施情况,争取在2015年前建成乌江高等级航道,为贵阳、遵义经济中心开辟一条通江达海、绿色环保的水运大通道。这两条北上和南下的水运大通道,将为贵州新增两条千万吨级出省运输大动脉。
大力建设农村渡口和库区便民码头,方便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据介绍,“十一五”以来,贵州共建设700余道渡口,渡运量达8000万人次,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地区河流、库区的渡运条件。但是,贵州河流、库区密布,农村地区人口稠密,渡运在较长时间内仍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交通方式。据预测,至2020年该省农村渡口将达到3000余道,“还需大力建设”。
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是加快内河水运发展步伐的基础。目前,贵州水运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投资来源于交通运输部补助和燃油消费税,供需矛盾突出。“为加快航运建设步伐,建议省财政加大对航运建设的投资力度,并稳定投资渠道。”韩剑波呼吁。
三管齐下促航电结合
针对水电站通航建筑物制约航运发展的现状,贵州将前期介入、加强协调、建立机制作为突破口,三管齐下,提高通航效率,促进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是,积极开展航电工程前期工作,航电工程只有将发电和航运结合起来,才能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有利于流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据悉,都柳江是贵州唯一没有进行系统水电开发的河流,是国家规划的西南水运出海北线通道,同时也是贵州规划的南下珠江水运通道。“为了确保这条水运通道不被水电闸坝阻断,航运部门积极开展了实施航电工程的前期工作,争取以航电工程方式开发建设都柳江水运出省通道,实现利用水电资源的同时,为区域建成一条水运大通道。”
二是,协调和督促水电站加快建设通航设施。目前,乌江构皮滩水电站已蓄水发电,但通航设施建设进展缓慢,未实现与水电站同步建设、同步发挥效益的目标。红水河龙滩库区已蓄水发电两年,大坝及电站工程已接近完工,而通航设施建设进度严重滞后,严重阻碍贵州南下珠江水运通道的畅通。“下阶段,要加快建设乌江北入长江和红水河南下珠江的两条重要水运出省通道的水电站通航建筑物。”韩剑波强调。
“此外,要尽早研究设立通航管理机构,提高水运通道运输能力。”韩剑波告诉记者,乌江构皮滩、思林、沙沱水电站建成通航后,乌江黄金水运通道也将同时建成,各通航建筑物的通过能力将成为这条水运大通道发挥作用的关键。根据通航管理的要求,贵州将尽早研究建立健全通航建筑物管理体制机制,管好用好水电站通航建筑物,提高黄金水运通道的运输能力。